首页 > 资讯 > 影视文章正文

《故乡的泥土》播出5集后,平均每集仅两万观看量,为何农村题材剧集会如此惨淡收场

影视 2025-03-03 13:12:40

电视剧《故乡的泥土》已在央视八套连续播出三日,并在多家正版视频平台上线了前五集剧情。不过,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该剧截至目前的整体累计有效播放量仅为10万,集均有效播放量更是低至2万。这究竟是怎样的低迷表现呢?

11.jpg

回顾几个月前,杨幂主演的《狐妖小红娘》集均播放量达到两千万,却仍被业内批评为表现不佳。相比之下,《故乡的泥土》与这部被嘲为扑街的剧集在集均播放量上的差距,竟达到了一千倍之多。或许有人会认为,与有流量明星加持的剧集相比,《故乡的泥土》处于不公平的位置,因为它没有流量明星。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没有流量明星的微短剧《风华鉴》,该剧目前也在播出中,其集均播放量达到了475.9万,是《故乡的泥土》的200多倍。

或许仍有观众觉得,将这部农村题材剧集与商业剧集相比并不公平。那么,我们就来与同样是农村题材、讲述脱贫致富故事的《大山的女儿》进行比较。该剧于2022年播出,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至今每天仍能形成数万的播放量。同样是农村题材,《大山的女儿》播出两年多后,每天的播放量依然远超《故乡的泥土》。

22.jpg

《故乡的泥土》播放成绩如此尴尬,显然存在问题。我认为,其最大的问题在于自身质量不过关,无法获得网络观众的认可。互联网电视剧观众具有审美品位,高质量的剧集才能获得更好的播放成绩。而集均播放量仅有两万的剧集,基本上可以断定是质量不佳。

关于该剧的质量问题,我已在之前的两篇剧评中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那些胡编乱造的内容,我在前两篇文章中已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基于目前播出的五集内容,再谈两个关于该剧质量的问题。一是《故乡的泥土》在叙事价值观上的落伍与错误;二是该剧无法直面矛盾困境,导致剧情悬浮。

叙事价值观上的落伍与错误,主要体现在女主角的“被迫婚姻”上。该剧的叙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此时中国妇女解放已久,恋爱自由已成为常识。尤其是作为村支书,更应知晓并尊重妇女的意愿。然而,这位村支书却违背女主意愿,强行将她娶为儿媳。更令人不解的是,剧中始终未见女主角与村支书儿子领证的情节,两人甚至已有孩子。这样的村支书是如何当选的?他难道不懂法律吗?

或许有观众认为,这样的故事在当年是可能发生的。我认同这一点,但创作者在讲述这类故事时,所持的态度至关重要。我认为,有良知的创作者会批判村支书一家、女孩子的父母以及男方的不负责任等。然而,《故乡的泥土》中,所有人似乎都有道理,唯独“闹事”的女主成了无理之人。这样的编剧,其叙事价值观显然是错误的。

33.jpg

更令人震惊的是,女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恋爱结婚权利,被父母要挟(喝农药),被男人强暴并意外怀孕。而村支书一家对此却兴高采烈。编剧在创作这些情节时,是否感到羞愧?这难道不是女主莫大的悲剧吗?新中国已成立多年,妇女仍遭受强暴并以孩子为名义被绑架,编剧却为这样的违法行为找合理性。这样的编剧,难道不应该被质问一下吗?良知何在?

《故乡的泥土》无法直面矛盾困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村支书反对包产到户的态度上。五集剧情过去了,剧中仍未明确交代村支书反对的原因。而且,该剧竟然将这样的村支书塑造成正面典型。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质问编剧的叙事良知。这个村子贫穷至极,没有姑娘愿意嫁入,而村支书家却十分富裕。编剧在叙事时,是否考虑过自己的逻辑错误?他真的是好人吗?

包产到户确实值得认真探讨,但需要把阻力的源头讲清楚,而不是含糊其辞。例如,村支书说包产到户要试点,但给的却是沙滩荒地。这叫试点吗?几十年来的大包干弊端在哪里?这个村支书看不到吗?对于他的反对,只能用他有私心、搞私利来解释。然而,《故乡的泥土》的编剧却不尊重这一常识,竟然为这样的村支书唱赞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隐私声明

浙ICP备2022000566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