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上映后,打斗场面精彩纷呈,邓婵玉的表现尤为出彩,展现传统士人的精神之道
大年初一,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正式上映。影片的主线故事相对简洁明了:殷寿派遣邓婵玉和闻太师出征讨伐西岐,而西岐方面则积极应战并最终取得胜利。这样的讨伐与反讨伐情节,在基于《封神演义》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中颇为常见,并未有太多新奇之处。
然而,这部电影仍有不少亮点。首先吸引影迷的是其打斗的视觉效果。这些效果结合了实拍与特效剪辑,整体水平颇高,堪称《长城》之后中国古装战争类电影中的佼佼者。在视觉效果方面,这部电影几乎无可挑剔。
若要吹毛求疵,或许可以说,对于魔家四将打斗场面的想象力略显不足。尽管他们身材魁梧,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真正展现出战斗力的只有持宝剑和持伞盖的两位,其他两位则更像是配角,未能充分展现。其中,宝剑变黑龙的场景还算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伞盖收集雕翎箭再射出的情节则显得想象力匮乏。
该片另一大亮点是邓婵玉角色的塑造。她贯穿始终,成为当之无愧的女主角,文武戏份均十分充足。许多女性影迷看完影片后,甚至认为邓婵玉足以担当天下共主。这一观点不仅女性影迷赞同,估计很多男性影迷也会表示支持。
邓婵玉角色出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武戏精彩绝伦。《封神2》的编剧和导演显然深谙女性影迷市场,因此通过邓婵玉这一女主角很好地迎合了这一市场。女主在打斗能力上甚至超越了男主,这让男女影迷都能感受到爽快感。关于男女影迷的具体心理分析在此略过,因与电影主题关系不大。
二是文戏与众不同。以往女性题材的影视剧往往聚焦于享受人生,如《出走的决心》或《好东西》等作品。而《封神2》在女主文戏塑造上则有所不同。邓婵玉这一角色展现出了家国天下的情怀,如她反对屠城等情节,都体现了典型的士人精神,超越了个人享乐。这一档次相较于前述作品无疑高出许多。
《封神2》之所以能被称为质量不错的电影,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蕴含了中国传统士人的道义。打斗精彩、特效炫酷固然是花钱就能实现的效果,但角色和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国士人精神则并非易事。许多青年编剧自身缺乏道义观念且阅读有限,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往往难以体现出这种道义。而《封神2》则在这方面表现出色。
以电影中的几个情节为例:邓婵玉率领大军渡黄河时,姬发身先士卒冲在奋战第一线,这一情节相较于《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描述更为英勇果敢;邓婵玉的倒戈则是看到了谁是有道谁是无道,体现了士人精神的清醒与独立;在电影故事总攻时,西岐军人掩护老百姓进入西岐府的情节更是士人精神的写照。如果没有这些掩护人民群众的桥段,这部电影或许只是两个权力阶级者的互相殴打罢了。而有了这些情节,西岐这边便获得了道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