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影视文章正文

改嫁不改族,在谈及《我的阿勒泰》时,我们期望叙事者能够放下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影视 2025-03-17 13:13:58

关于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我已经发表了几篇剧评。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剧评得到了不少读者的认可。当然,也有部分读者并不认同我的观点,其中一些还是流量明星的粉丝,他们难以接受对该剧的任何批评。这也在情理之中。

11.jpg

对于这部分读者,我推荐了一部同样以阿勒泰为题材的电影《永生羊》,该片质量上乘,希望他们能够对比观看,从而有更全面的认识。

在推荐《永生羊》这部央视主导的电影作品时,我发现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原创了一条哈萨克族大嫂改嫁的叙事线。这条线在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中并不存在,但在《永生羊》这部电影中有所体现。因此,可以说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永生羊》的故事情节,但在结局的处理上有所不同。

22.jpg

在电影《永生羊》中,女主角改嫁后,由于哈萨克族的传统习俗,她不能带走自己生下的孩子。这导致她在改嫁后仍然思念孩子们,最终选择回到前夫家。而在滕丛丛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虽然也有类似的故事情节,但结局却大相径庭。剧中女主角勇敢地站出来,批评哈萨克族大叔固守传统、不能与时俱进。最终,大叔因无力照顾孩子们而允许大嫂带着两个孩子改嫁。

这样的结局看似美好,却暴露出了叙事者的高高在上态度。在处理涉及民族叙事的内容时,这种态度尤其需要警惕。虽然我们可以将女主角的台词视为她的个人想法,但不能忽视这些台词所反映出的创作者思维。

33.jpg

事实上,一部电视剧的最终走向往往能够代表创作者的思维想法。在《我的阿勒泰》中,哈萨克族大嫂最终带着孩子离开前夫家改嫁的情节,无疑传递出了编剧导演滕丛丛对哈萨克族“改嫁不改族”传统的看法。她似乎认为这种传统是落后的,需要与时俱进。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当汉族编剧导演去讲述其他民族的故事时,应该保持一种谦卑和尊重的态度,而不是轻易地对其他民族的传统进行评判和改变。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常识。

44.jpg

此外,这种对民族传统的轻率处理很容易引发错误的民族情绪。我担心《我的阿勒泰》这部电视剧播出后,会给真正的哈萨克族观众带来不良影响。更糟糕的是,可能会有人利用这种情绪进行煽动,制造族群之间的矛盾。滕丛丛作为编剧的问题,不应被归结为整个族群的问题。

最后,我愿意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哈萨克族的“改嫁不改族”传统。这种传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家族的传宗接代对于家族的存亡至关重要。因此,女性改嫁后不能带走孩子也成为了一种必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归家庭、家族所有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在许多情况下,家族承担着孩子的教育和经济任务,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因此,我认为滕丛丛在《我的阿勒泰》中对哈萨克族“改嫁不改族”传统的处理是有失偏颇的。如果她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传统的背后原因和意义,或许能够创作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深度的作品。这也提醒我们,作为创作者在涉及其他民族题材时应该更加谨慎和尊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隐私声明

浙ICP备2022000566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