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指出,广州队面临的近80亿元欠款问题严重挤压了其生存空间
昨日,中国足协公布了2025赛季职业联赛的准入名单,共有49家俱乐部获得准入资格,但中超的沧州雄狮、中甲的广州队以及中乙的湖南湘涛并未在列。
紧接着,沧州雄狮和湖南湘涛相继宣布解散。随后,广州队也在晚间发布公告,宣布正式解散,并承诺将妥善处理好各项善后工作。
针对三支球队未能通过准入的原因,中国足协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详细解释:沧州雄狮、广州队及湖南湘涛三家俱乐部未能获得准入资格,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根据俱乐部提交的国内外欠薪禁令案件、国内纠纷及仲裁案件的支付凭证,这些俱乐部存在支付比例严重不足的问题;其次,针对准入公示期内接到的投诉,部分俱乐部未能解决债权人的合理投诉及债务问题;最后,经过对俱乐部经营风险的全面排查,部分俱乐部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且未能提供充分证据材料证明自身具备应对经营风险或偿还债务的能力。
对于昔日联赛和亚洲赛场的强队广州队来说,解散的结局无疑令人唏嘘。媒体人李璇发表长文,对广州队最终解散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解读:
理解广州球迷的心情,尽管大家心中充满悲愤和不甘,但相信每个广州队球迷都清楚俱乐部的致命问题所在。
多年来,恒大集团给俱乐部的注资都是以借款形式进行,累计金额接近80亿。除了这笔借款外,广州队的其他欠款并不算太多,甚至可能不比已经通过准入的其他球队更多。然而,正是这笔来自集团的“借款”,彻底堵死了俱乐部的生存空间。
政府是否想拯救这支球队呢?资深广州球迷应该还记得,2021赛季联赛在2022年初结束,联赛最后一轮前后,郑智代表俱乐部感谢了球迷和广州相关部门,市里相关部门的领导也曾前往球队,表达了“人民足球,政府负责”的决心。但最终为何政府未能真正介入?因为恒大的注资被视为俱乐部的负债,政府若想协调其他企业接手,就必须面对这笔巨额债务。试问哪家企业愿意拿出七八十亿来投资足球?这个“坑”政府既无法填补,也无法回避。
2022年初,许家印提出了俱乐部一年1500万运营费用的方案,自那时起,恒大集团事实上已不再给俱乐部注资。尽管俱乐部也获得了一些赞助,但债务清偿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由于这笔“巨债”,广州市方面束手无策,只能在主场场租等方面为广州队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
由于恒大集团自身债务缠身,因此他们无法豁免俱乐部的债务,法律上也不允许这样做。所以,广州队与其他中超、中甲俱乐部不同,他们无法进行股改,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出路,只能在债务不断累积的状态下勉强维持,不知何时就会走到尽头。
虽然悲愤和伤心在所难免,但现实确实如此残酷。